扫毛子骨
别名 | 臊挠子骨、岩松鼠骨、扫毛子骨、石老鼠骨、岩松鼠骨、 |
出处 | 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 |
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生药全长约200毫米左右。骨骼上带有残肉及肌腱,头颅呈长椭圆形,上下颌带橙色门齿各一对,四肢弯曲,尾椎骨细长,排列成鞭状,有时并留有灰黄的毛。气腥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 |
味 | 咸、甘、 |
归经 | 肝、 |
功效 | 活血止痛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焙焦研粉,黄酒冲,5-15g。 |
注意事项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赤地利
-
月光花
: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