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小豆芽

发表于 中药库 分类,标签:

赤小豆芽

别名 赤小豆芽、
出处 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
炮制
微凉、
甘、
归经 肝、肾、大肠、
功效 止血、安胎、清热解毒、
应用举例 ①治病者脉数,无热,微烦,默默但欲卧,汗出,初得之三、四日,目赤如鸠眼,七、八日,目四眦黑,若能食者,脓已成也。并治下血,先血后便之近血:赤小豆三升(浸令芽出,曝干),当归(《千金方》用量作三两)。上二味,杵为散,浆水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金匮要赂》赤小豆当归散)
②治妊娠数月,月犹经水时时来者,名曰漏胞。若因房室劳有所去,名曰伤胎:赤小豆五升,湿地种之,令生芽,干之。上一物,下筛。以温酒服方寸匕,日三,得效便停。(《小品方》小豆散)
用法 内服:煎汤或入散剂。 内服:煎汤,9-15g;或入散剂;或鲜品炒熟食用。
注意事项
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0 篇评论

发表我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