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枫油
别名 | 大枫油、大风子油、 |
出处 | 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本品在常温下为黄色或棕黄色脂肪油,在25℃以下即凝结成类白色的软块,比重0.940~0.960(25℃)。气微弱,味微辛烈。 性状鉴别 为黄色或黄棕色脂肪油,在20℃以下即凝结成类白色的软块,相对密度为0.940-0.960(25℃),气微,味微辛烈。 |
炮制 | 《纲目》:凡取大风子油法,用子三斤,去壳及黄油者,研极烂,瓷器盛之,封口,入滚汤中,盖锅密封,勿令透气,文武火煎至黑色如膏,名大风油,可以和药。 |
性 | 毒、热、 |
味 | 辛、 |
归经 | 肺、脾、 |
功效 | 杀虫、攻毒、祛风燥湿、 |
应用举例 | 治诸癞大风疾:苦参三两,大枫油一两。将苦参为细末,入大枫油及少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无时,用温酒送下。仍将苦参煎汤,带热洗之为佳。(《普济方》换肌丸) |
用法 | 外用:涂擦。内服:和药作丸。 外用:适量,涂擦。内服:入丸剂。 |
注意事项 | 本品有毒,内服伤血损目,且易引起呕吐,不可轻用。 本品有毒,内服伤血损目,且易引起呕吐,不可轻用。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雪药
-
鹿舌草
: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