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苞菇
| 别名 | 酸酱菌、马屁包、色豆马勃、牛眼睛、豆苞菇、豆包、豆包菌、 |
| 出处 | 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 |
| 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性状鉴别 子实体不规则扁球形,直径2.5-11cm,基部收缩成柄状。柄长1.5-5cm,直径约3.5cm。包被淡锈色至青褐色,光滑,上部成片状剥落,膜质,易碎。孢体黑色或暗褐色,充满无数小包。小包呈不规扁多角形,黄色至褐色,外露后显粉性。 |
| 炮制 | |
| 性 | 平、 |
| 味 | 辛、 |
| 归经 | |
| 功效 | 止血、解毒消肿、 |
| 应用举例 | |
| 用法 | 内服:煎汤3-6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敷。 |
| 注意事项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智洋顾
-
香炉草
:下一篇 »